夏季气温升高,天气炎热,脑卒中高危人群面临的风险显著增加。专家特别提醒,这一群体需科学应对,以降低发病几率,保障身体健康。
夏季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增加,主要是因为高温天气会使人体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加大,心脏负担加重。出汗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堵塞血管引发脑卒中。而且,夏季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所改变,比如过度贪凉,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室内外温差过大,血管频繁收缩舒张,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夏季血压往往较冬季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血压的监测和控制。部分患者会自行减少降压药物的服用量,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血压波动过大更容易引发脑卒中。高血压患者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按照医嘱规律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要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态平和,减少血压波动。
高血脂人群在夏季也不能掉以轻心。高温天气下,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饮食上可能会不自觉地摄入更多高油高脂食物。如果不注意控制血脂水平,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斑块破裂脱落,就可能导致脑卒中。高血脂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运动,定期复查血脂。
糖尿病患者夏季血糖波动也较为明显。一方面,夏季人们食欲相对下降,进食量减少,如果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不及时调整,容易出现低血糖。另一方面,天气炎热,身体出汗多,水分丢失快,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液浓缩,血糖可能会升高。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注意补充水分,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肥胖人群也是脑卒中的高危群体。夏季活动量相对减少,体重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影响血管功能,增加血液黏稠度。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减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专家提醒,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但不要过度贪凉。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一般保持在26℃左右为宜。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脑卒中的先兆症状,应立即就医,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定期进行体检,筛查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夏季脑卒中高危人群风险增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通过科学应对,调整生活方式,合理控制基础疾病,才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守护好自己的健康。让我们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做好预防措施,远离脑卒中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