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甘肃民勤宛如一颗坚韧的明珠,镶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这里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长期以来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民勤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小田并大田”这一创新举措应运而生,为激活荒漠沃土、建设高标准农田注入了强大动力。
“小田并大田”并非简单的土地合并,而是一场涉及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土地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民勤地区过去的农田多以小块分散的形式存在,田埂纵横交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小田并大田”,将分散的小块农田整合为集中连片的大块农田,拆除了田埂,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为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小田并大田”后,民勤的农田面貌焕然一新。原本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的小块农田变成了平整开阔、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在新的农田里,灌溉系统更加科学合理,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田间道路也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建设,方便了农业机械的进出和作业,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民勤县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的优势,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农作物品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例如,种植了品质优良的蜜瓜、葡萄等经济作物,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这些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还远销海外,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小田并大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创造了新的机会。一方面,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一部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另一方面,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工作,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
“小田并大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民勤这样生态脆弱的地区,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布局、加强农田生态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小田并大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部分农民对“小田并大田”的认识不足,存在抵触情绪;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也是制约项目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民勤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对“小田并大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展望未来,甘肃民勤的“小田并大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景广阔。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民勤的农业将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农民的生活也将更加富裕美好。民勤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